大抓基層年 | 今“肺”昔比,康復有我——上饒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“治療+康復”并行救治重癥病人
“康復”是什么?很多人都覺得,康復是病人處于穩定期和恢復期做的一些利于恢復疾病的一些措施。其實,康復不局限于在恢復期開始行動,而是貫穿了整個治療的過程。
8月10日,81歲蘇大爺突發意識障礙就診于當地醫院,住院期間,因疾病原因,三次插管、兩次拔管。呼吸困難折磨得蘇大爺渾身無力,氣喘吁吁,痛苦不堪。8月17日,轉入上饒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住院治療。經診斷,為“肺性腦病、慢阻肺急性加重、2型呼吸衰竭”。老人的肺部CT讓科室醫護人員不禁捏了一把汗,一場“生死博弈”就此展開。
鄧海霞第一時間為患者行呼吸機輔助通氣,開通靜脈通路、采集動、靜脈血化驗檢查、心電監護,科副主任秦鴻行床旁氣管鏡檢查及吸痰操作,在科室醫護人員的通力協作下,一系列治療和護理有條不紊地進行。
針對患者氣管插管拔管后反復出現二氧化碳潴留,行氣管插管后迅速降至正常的現象,科主任孟慶偉帶領呼吸治療師共同商討決定:應該積極處理原發病,不能等病人處于恢復期再做康復,肺康復必須即刻提上日程,盡快開展推動落實。
于是,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康復團隊在孟慶偉的帶領下,聯合彩超室、營養師為患者綜合評估,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康復方案。但住院的第二天,還沒來的及為病人做肺康復,新的問題來了——患者出現煩躁不安,不配合治療。排除了病理性的原因,認真分析了患者的情況,康復團隊認為患者出現了抑郁,短時間內反復的插管拔管,給病人帶來了生理上的痛苦,最重要的是讓病人喪失了自信。心病還需心藥醫,康復師對患者予以心理疏導,耐心溝通,在康復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下,患者漸漸地平復了心情。
經患者同意后,根據其現存的呼吸肌疲勞、拔管困難、清理呼吸道無效、氣體交換受損等問題,予以呼吸肌鍛煉、氣道清理、體位訓練等對癥措施。病人配合良好,從最初的排斥、抵觸、被迫接受,到默認、積極配合。
就這樣,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下,治療與康復雙管齊下,經綜合評估,患者在住院的第11天達到拔管指征??祻蛨F隊向患者做了大量的心理指導,幫助其建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,在一切準備就緒中,28日上午,予以拔除氣管插管。拔管后,康復團隊繼續陪伴患者一起做呼吸功能鍛煉,轉移注意力,增加肺耐受力,可喜的是,當初預想拔管后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概沒有發生。9月1日,拔管后的第四天,患者生命體征平穩,呼吸順暢,予以好轉出院。
今“肺”昔比,康復有我。肺康復,上饒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直在行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