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護理部來信】 移植倉里的溫暖接力:敘事護理視角下的全程化照護實踐
——血液內(nèi)科護士馬慧投稿
在血液科移植倉這個特殊的“生命港灣”,每一位患者都在與病魔進行著頑強抗爭。而護理人員不僅是專業(yè)的醫(yī)療執(zhí)行者,更是患者心靈的守護者。這方承載生命希望的天地里,每一次治療都是與病魔的激烈交鋒,每一份關懷都是照亮黑暗的溫暖光芒。當患者獨自面對病痛,護理團隊便化身為他們的家人,用專業(yè)與愛心編織起守護的網(wǎng)。
周阿姨(化名)入倉當日,由女兒陪同前來。在我們按照移植倉標準化流程,向她們詳細介紹倉內(nèi)環(huán)境、醫(yī)護團隊架構及管理制度時,飲食管理規(guī)定的說明讓母女倆面露難色。女兒焦急地表示:“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,家里還有兩個小孩需要照看,一日三餐能不能點外賣?”面對這一請求,我立即解釋:“倉內(nèi)患者抵抗力極其脆弱,外面餐飲店難以保障食物的新鮮度與衛(wèi)生安全,存在極大感染風險?!苯?jīng)進一步溝通得知,周阿姨離異多年,女兒同樣離異且獨自撫養(yǎng)兩個孩子,實在無法分身承擔陪護任務 。這一特殊情況,讓我們意識到周阿姨在移植治療期間,不僅面臨疾病挑戰(zhàn),還缺乏基本的生活照料與情感支持。
回到護士站后,我們從敘事護理的視角,對周阿姨的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。在生理層面,移植治療會嚴重削弱她的免疫系統(tǒng),對飲食的衛(wèi)生與營養(yǎng)要求極高;在心理層面,缺少家人陪伴,孤獨感和焦慮感可能會加重,影響治療依從性和康復效果;在社會支持層面,其家庭結構特殊,短期內(nèi)難以獲得有效的家庭支持?;诖?,我們明確了護理重點:在嚴格保障醫(yī)療安全的前提下,為周阿姨構建替代家庭支持的護理體系,給予全方位的生活照護與情感關懷。
我在護理群中分享了周阿姨的故事與困境,并提出“為阿姨每日帶早餐”的倡議,迅速得到全體護士的積極響應。從第二天起,“愛心早餐接力”正式啟動。每天清晨,都會有護士精心準備不同的早餐,熱粥搭配爽口小菜、勁道的面條、鮮香的水餃,或是營養(yǎng)豐富的雞蛋牛奶 ,為周阿姨開啟溫暖的一天。
在移植治療全程,我們將敘事護理融入每一個工作環(huán)節(jié)。除了每日的早餐關懷,在執(zhí)行治療操作、環(huán)境消毒時,我們都會主動與周阿姨聊天,傾聽她講述孩子的成長故事、可愛的外孫外孫女的趣事,還有她記憶中美麗的老家。這些看似平常的交流,實則是在構建信任關系,幫助她緩解孤獨與焦慮,同時也能及時洞察她的心理變化和潛在需求。
當周阿姨經(jīng)歷化療后的不適反應時,我們更是給予加倍的關注。不僅在生理上密切監(jiān)測生命體征、緩解不適癥狀,還會在床邊耐心陪伴,用溫暖的話語鼓勵她堅持,分享其他患者成功康復的案例,增強她戰(zhàn)勝疾病的信心。
在我們團隊持續(xù)的精心照護下,周阿姨的治療進展順利,身體狀況逐步好轉,最終康復出倉。離別之際,她滿含熱淚地表達感激:“這段日子,你們不僅在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幫助,在我最難受的時候,也是你們一直陪著我、鼓勵我。雖然家人不在身邊,但你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!”看到周阿姨健康、開朗的笑容,我們深刻體會到護理工作的價值與意義。
這次護理經(jīng)歷,充分展現(xiàn)了敘事護理在移植倉全程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。面對無家屬陪伴的特殊患者,我們打破常規(guī)護理模式,從患者的故事出發(fā),深入理解其需求,以“愛心早餐接力”為切入點,將生活照護、心理支持與專業(yè)醫(yī)療護理有機融合,為患者筑起了堅實的健康防線。
在未來的工作中,我們將繼續(xù)秉持敘事護理理念,關注每一位患者背后的故事,用有溫度的護理服務,成為患者治療路上最堅實的依靠,讓護理工作的光芒照亮更多生命的希望。
-
上一篇: 【護理部來信】生命的微光與溫柔的守護
-
下一篇: 暫無文章